聲韻學(一)課業增能輔導心得

發佈日期:2019-12-14

張佳雯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聲韻學課業增能輔導心得

聲韻學的學習,對於現今的語音研究有五大功用。其中的”通假借”,就是為了幫助我們讀懂古書,以《詩經》為例,《詩經‧伐檀》:「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其中的“干”其實是“岸”的假借字,只是因為兩者的音近而被取用為假借字;又以俗語中“打破沙鍋問到底”裡的“問”則是“璺”的假借字,“璺”之一字的意思是破而未離,而破損物的開裂通常是由外逐漸迸裂到內理,就好比疑問者追根究底尋求解答的情況。

說文:「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當某個新事物出現之後,在口語裡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在筆下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聲音相同的字來代表(托事),這就是「假借」。這就能夠解釋為何在古著裡頭容易看到假借字的出現。

不只如此,除了通假借外,聲韻學更能幫助我們「辨聲律」。以《詩經•新臺》為例:「魚網之設,,鴻則離之。」。乍看此句,不論如何翻譯也無法妥當解釋,通過聲韻學,我們能得知“鴻”之一字為“苦蠪”的合音字,意思為蟾蜍,瞭解此意後再來瞭解此句語意就能說得通順了。

以上兩點,分別是聲韻學對我們理解古書意涵及深意的幫助,更別提聲韻學還能辨別年代真偽,以及有助於方言的研究及學習。例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後不見來“者”,……,獨愴然而淚“下”」在閩南語的語音系統中,我們才能知道“者”“下”兩個字都押【a】韻,不同的韻母收尾甚至能帶出不同的情感變化,這些都能協助我們更進一步體會古典文學的興味。

補救教學助理會根據課堂導師的實際上課狀況更改教學進度,尤其會將同學們容易混淆的觀念或是理論反覆講解及練習,力求同學們可以掌握知識重點。除了理論上的釐清,對於語音學上極為重要的國際音標(IPA)、音節分析(CMVET)或是母音位置圖等較為需要記憶的知識,教學助理更會提供以往學習經驗幫助同學們背誦,不只如此,教學助理更會安排隨堂測驗及課間問答,令學生能隨時瞭解自己的學習成效及反應課堂疑惑,使得課堂上的同學與助理互動效果良好,達成良好的雙向溝通。

課業增能輔導的機制設立讓我可以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再一次有效的複習及預習課堂內容,並且透過教學助理的反覆講解強化記憶,不只如此,教學助理更是向我們解析了申論題的答題結構,內文需有起承轉合,頭尾也需要相互呼應,讓我在聲韻學的學習道路上穩步前行。

文字學、訓詁學、聲韻學是國文系必修的三門課題,三門必修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也是一體的,聲韻學做為小學中的語音學問,幫助我們辨析古今音差別,實乃研究之利器。對於有志於文學的同學來說,透過瞭解這些語音現象,無論在現代或古代的文學作品上,也都能多一份途徑來品味。聲韻學(一)課業增能輔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