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妤謙
環境與生態學院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這學期是我第二次參加高教深耕的計畫,我順利的以「第一代大學生」的資格,申請到電子學的課業增能輔導。
電子學老師是我覺得係上交最快、知識量最大的一位老師。
由於我們每週有四堂課,分成一三拆開來上,因此星期一只要上一堂,而星期四那三堂有時候會做實驗,有時候會連上三節課,而老師的語速很快,往往只聽他講到:『電晶體有三個極:基極、集極、射極……』,然後批哩啪拉的一分鐘過後,就開始帶入題目,重要例題不拿手機者個錄下拍下來的話,回家就算拿出筆記來複習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因此我每堂電子學的課程都很認真在聽,增加筆速來記錄龐大的資訊量,真的來不及的話,就用手機拍照,回家再整理。
『電子學實驗』也是垠門很累的科目,雖然只有一學分,但知識量、學習量和疲累程度遠遠大於很多三學分的科目。
我們是兩人或三人一組(像我就是兩人一組),老師在一開始會大致上講過一遍,但當你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種種問題,當你測不出數據時,可能是你線路接錯、元件拿錯、儀器沒有校正、儀器壞掉、供應電源跑掉、電晶體燒掉、電錶壞了等等,一大堆有的沒的問題等著你一一驗證有沒有錯,如果那天運氣差了點,接連拿到不好的儀器,真的會做實驗作到生氣。但老實說,這真的是讓我學到最多的一堂課,雖然很煩很累,但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學到一班上課學不到的東西。
而我們『電子學』和『電子學實驗』的助教是同一位,他是電子學老師的碩班學生。每次有實驗課或助教時間,他都要從榮譽校區趕過來府城校區來準備器材,實驗課的器材非常多,助教也只有一位,每次都看助教般的很辛苦。而在做實驗的時候,每組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大家都會尋求助教的協助,因此助教都超級忙碌的,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但也因為有了助教的指導,告訴我們問題所在,才能讓我們每組的實驗順利進行下去。
我們實驗做完後,除了基本的紀錄外,還要分析我們所有的數據,要解釋我們做出來的實測值與理論值差多少?差在哪裡?為什麼?要怎麼修正?等等一大堆問題,通常都要用假日的時間跟小組成員約在圖書館泡上一種天,才有個大綱。
而星期一下午四點到五點是『電子學』的助教時間,我通常就會拿著我許多零碎的小問題去問他,在上次期中前的助教時間,幾乎都被我的問題填滿了!謝謝助教願意花時間教我們很多東西。
『電子』對我來說,是個深奧又困難的東西,單我卻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很多,不論是理論性質的上課,還是實際動手操作的實驗課,都讓我受益匪淺,謝謝老師與助教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