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安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還記得在大一、大二時,就有聽到一些學長姐說大三的必修課-聲韻學這門課程很難,有很多人都被當掉,聽到這兒,我的心裡就開始害怕了,開始在想到底有多難,能夠難到這麼多學長姐都被當掉,深怕自己到大三修這門時也會被當掉,於是,從那時開始就一直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大三。到了大三時,老師第一堂課就告訴我們這門課有補救教學,由我們自己判斷需不需要,並沒有強制參加,而我因為以前就有耳聞有關聲韻門課學這的一些事情,因此就決定去參加補救教學,希望透過這個補救教學來幫助自己更好的去學習。
在參與課業增能輔導後,發現它和我原本想像中的不太一樣,我一開始認為補救教學是由我們學生提出問題,然後由教學助教來解答,但實際參與後發現,原來教學助教會幫我們複習老師上課的內容,並且補充一些額外的資訊來幫助我們更容易的去學習,這讓我非常開心,因為有時候在老師上課時會有些聽不懂或是不太了解的地方,但是透過補救教學這個第二次學習的機會加上助教的詳細講解後,那些不清楚、不懂的內容也都學會了。非常感謝助教每次都很認真的準備課程,從她的教學中我能感受到她的用心與教學熱忱。每次在課堂中或是下課後,若是我們有問題詢問她,她都很樂意幫我們解答。另外,在上補救教學前和下課後,我也會和同學們先一同討論上課內容,相互交流,互相教導,討論出我們共同的問題,然後再一同去問老師或助教。
接受輔導後,我在課業學習上的提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符合我的預期,因為有補救教學,所以課程大部分的內容上了兩次,除了加深印象外,也讓我們更清楚、更容易去找出自己所不熟或是不懂的地方。另外,因為在補救教學中,教學助理有時會讓我們做一些小考試,讓我們提早先複習期中考或是期末考的內容,這樣我們在考試前一周就不會準備得很匆忙,導致複習的不確實,而有了這些小考試也能讓我更早的發現自己有哪些觀念或是內容還不夠熟悉,能夠趕緊去補救加強。剩下還有百分之二十的落差,我想,其落差的地方在於我第一次的期中考並沒有考得很好,我認為是因為我沒有抓到課堂大重點是哪些,也沒有把課程內容記熟並融會貫通,導致我看到題目時,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針對這一點,我在期中考後的課堂中也做了一些改變,像是更積極的去找助教討論問題,亦或是與同學相約一同找出每一章節的重點,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討論後,再花多一點時間去吸收、理解與熟記。
在接受輔導後,除了課業方面的影響外,我在補救教學的課堂中交了另一個班級的朋友,也算是另類的收穫。因為和這些朋友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目標以及共同努力的方向,所以說在學習的道路上就一點也不會感到孤單,一群人相互幫助,互相勉勵、督促,我想這樣的學習成效會比一個人自己讀書來的好,還有就是讓我也更懂得時間的分配與如何妥善的利用。很慶幸自己能夠參與這學期高教深耕計畫中的課業增能輔導,雖然每一次的進步幅度都不大,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長時間下來一定能夠看到自己大幅度的進步。對於學校課業輔導的機制個人覺得蠻完善的,沒什麼不妥的地方,也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可以參加其他課程的課業增能輔導或是高教深耕計畫中的其他方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