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承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這次我很榮幸有這機會可以上到這個化學補救教學,因為我高中化學根基不太穩,而且英文也不是我的強項,甚至可以說是糞土了,上了大學後,這兩者結合了!哇~沒看沒懂,看了還是不太懂.......原本還想說:慘了!化學準備過不了了......,不過,聽到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有提到有補救教學的課程的機會,因此我一定得好好把握一下!
因為我們家都不太了解大學的生活,畢竟我是第一代上大學的,之前了解到的大學事情也都是口耳相傳或是傳播媒體上所提供的資訊,所以很多事情還是得自己進入學校後ㄧㄧ去了解。補救教學的第一堂課開始前,我一直認為是教授願意花時間來教導我們這些進度跟不太上的學生,但,進教室後遲遲等不到教授,反而出現在講台的是一位大四的學長,當時我還搞不太清楚情況,畢竟國高中的補救教學都是老師親自花時間來搶救後半段學生,學校甚至有給老師補助讓老師更有意願教好學生,但大學好像就是變成給學長姐或是助教教,之前就聽說一個說法:教授主要是研究,而且還要發表,教學生只是類似附贈的概念。如果這說法是對的,其實了解後並不難去理解為何補救教學是學長姐在教了。
開始補救教學後,我覺得學長教的還蠻不錯的,不僅會簡單化題目甚至教我們怎麼去背專有名詞,還有也會收集我們的想法傳話給教授,讓教授更知道我們的處境和狀況,舉例來說:我們上化學課時,常常聽到老師問我們問題,雖然教授有幫我們翻譯英文,但有翻等於沒翻......,因為只是把題目照著唸了一次而已,只有把一些不重要的字翻譯,關鍵的專有名詞一樣用英文唸過,這種情況下,題目依然沒懂。但後來了解教授的處境後,我也能理解他並不是故意的,學長當時說:教授平常對這些名詞都是講英文,只有在教學的時候才會翻譯成英文,但很久沒碰這種專有名詞翻譯,多少難免會直接帶過。後來,遇到一些專有名詞時,我不會依賴教授的翻譯,而是靠自己去查或是問跟我一起上補救教學的同學,一起教學相長,如果他也不會,我們會去問學長。
轉眼間期中考到來後又過了,這次考的成績沒到很理想,因為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算蠻高的,但有中偏前半段了,我當下還蠻開心的,畢竟全英文的題目,我能看懂的題目得好好把握拿分,看不懂的只能擲筊了,分數不太能衝向很高分,但有這種水平我自己也很驚奇。我想,這次的功勞大部分都是學長的,是他讓我知道如何背單字,是他讓我知道重點在哪,而且他每次上課都會比我們還早到,有問題也可以透過Line來發問,完完全全感受不到有學長學弟的這種關係,反而是像麻吉這種感覺,真的遇到了一個不錯的學長,還是其實是稱補救教學助教......,後來我還發現,他也是我高中的學長,可惜差3年剛好錯開遇不到。還有我希望下學期也可以是這位學長來教我們,畢竟只剩半年就見不到面了,下一位不一定會更好。至於學校補救教學機制,我是覺得還蠻不錯的,不像國高中都是利用放學不然就是假日來輔導,用午餐時間來補救教學,時間利用的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