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學心得分享

發佈日期:2019-12-10

黃天佑

環境與生態學院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這學期是我在台南大學的第二年的第一個學期。從大一的時候就聽學長還有班導說這學期課業將會變得比較重,而說真的到現在我也真的感受到這樣真的給了我很多壓力。而電路學(Circuitry),以克希荷夫定律(Kirchhoff's rules)為基礎,探討電子元件之「電壓」與「電流」關係的一門學科。工程師們利用電子元件來設計「電子電路」,並產生電路圖來表現,以實現其所需的功能。也就是說對於設計電路的工程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既然電路學這麼的重要,這門學科不易外地也成為了我這學期最為頭痛的學科之一了。即使一開始的內容專注在「克希荷夫定律(Kirchhoff's rules)」以及「歐姆定律(Ohm's law)」時難度並沒有很困難。因為主要都是我們在國高中時期就有講述過的基礎觀念,只是在當時並沒有再做更深入的探討。所以基本上只要其實上課認真聽講,又或者是當初國高中就有奠定下好的基礎,我們就有辦法將觀念釐清,並合適的應用在課本收錄的題型之中。而且加上電路學老師,也就是我們班導他也很認真的教學。他甚至在一開始上課時帶我們做過的每個題型,不僅只是讓我們單方面的去吸收知識,而有時候還會加入小問題給我們去回答。我最深刻的就是他對於消耗元件與提供元件的解釋非常的精闢但也重覆,老師都會在每次遇到同類型問題的時候都跟我們描述過一次對於提供元件與消耗元件的判斷方式。或許這會令人有點哭笑不得,因為其實老師太常提到了。不過我認為在這樣不斷的問答之中也讓我們對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我們不會因為觀念錯誤而導致分析題目電路的時候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的推移,教的東西也跟著越來越多,我的腦袋也需要消耗更大了能量去消化上課所聽講的內容。更何況又是在這樣一個必修課超級多的學期加上電路學本來就複雜了,這實在令我根本是一個頭兩個大。常常在下課後也都會跟朋友一起留下來聽老師解釋題目、問問題,或者老師沒空的時候聽助教解題,把上課不懂的地方再清楚的問一次。這也是我覺得所有科目裡面最需要助教的一科。到目前為止,又多了很多種分析電路的方式,像是節點電壓法(nodal analysis)、網目電流法(mesh-current method)以及電源轉換法,而電源轉換法又包括在戴維寧定理(Thevenin's theorem)之中,他與諾頓定理(Norton's theorem)一同出現在最近教到的內容。而且不只這樣,對電路學內容的了解也會影響到我在讀電子學時的順暢度。因為其實這兩個學科一個是在學電路與基本提供、消耗元件,而電子學則是主要在學二極體等BJT元件。在分析電子學題目時也會用到電路學所學的知識。這就更應證了電路學這科的重要性以及複雜度。希望我能夠穩穩得度過這一個爆炸的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