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校內各項競賽及發表

發佈日期:2019-05-31

余憶先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

                                                                                                    參與校內學習心得─松濤文藝獎

    從國中時期,我就有在寫小說的習慣,從剛開始的校園愛情、人鬼殊戀、到記錄我學生時期生活點滴的青春小說,隨著學校課業日漸加重、閱讀口味的變化,所閱讀的文本從通俗的輕小說、次文學,慢慢多接觸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龍應台,簡媜或是駱以軍、平路、王定國的作品,成為日後寫作的靈感來源。寫作決不是一蹴可幾,需要積累足夠的養分再創作,到了高中,我開始寫起中國古風文言短篇小說,或是以文學向為主題,參雜較多隱喻、諷刺意味,人生哲理的短篇小說,終於在中台灣學生文學獎比賽中,投入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得到佳作的成績。

   上了大學,我並沒有馬上斷筆,持續書寫,以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人物視角,時空及人生觀做切入,卻一直沒有勇氣完成這些作品,每一年,國文系準備了松濤文學獎,我總是遠觀比賽舉行之浩大,卻無奈於繁忙不能參與其間,等到了大學四年級,才終於抱持著放收拼搏的心態,去參加了這一屆的松濤文藝獎比賽。

    對於這次的參賽,我還是深感遺憾,我對作品的態度太輕薄怠慢,以致沒有善用時間把作品寫成小說投稿,而是以字數較少的散文投稿,在徵稿前兩天才執筆書寫,急迫的交件,以致我的散文作品裝載著小說的靈魂─小說的虛構性、小說常見的視角轉換、小說常見的對話體,卻是以散文的名目投稿。   

    最後,雖為散文組的七名入圍作品參加松濤文藝獎的頒獎典禮,在座評筆的散文組評審老師也再三強調了我格式的錯誤,老師說─散文,是一個私領域的書寫,應以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為出發,多側重人物內心的主觀表現,人稱視角也不宜隨意轉換,接近作文體的一種表現,反觀我此次投稿的散文─向陽之花,卻是運用小說體的格式書寫,我特別側重意境的琢磨、文字美感的表現,以及人物心態、想法的轉折,卻忽略了散文的真實性,我寫的是一個虛構的,與我較無關係的角色背景─60年代失婚婦女的泊旅,因此原因,才有評委老師如此講評,雖然問了國文系其他老師的想法,有些老師認為寫成散文可以寫成小說體的散文,小說可以書寫成散文體的小說,然而,文學比賽畢竟有需要遵循的傳統跟規章,書寫上也有較多格律限制。

     對我來說,失敗的經驗特別難能可貴,從中習得的道理更加深刻難忘,哪個純文學名作家不是經過出版社多次退稿才能成功出書?對文字的掌握度與敏感度也是由挫折中得以有更多突破,我希望能記取這次的經驗,再往後參加的文學比賽中,有更好的表現。

    多參加校內外的比賽獲得佳績,可以豐富自己的作品集,畢業在即,大學四年一晃而過,這些參賽的紀錄除了能證明自己對生活態度積極,也能反應能力上的成長,作為職場上的面試備審資料,也有一定程度的加分,感謝國文系每年舉辦這樣的活動,鼓勵諸多學生參與文學創作,培養語文造詣,增進書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