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聽語基金會參訪心得

發佈日期:2019-04-11

傅禕譽

教育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

這次很榮幸能到雅文聽語文教基金會南區中心進行參訪。雅文主要服務的對象是有聽潛能的聽損兒童,對其進行聽覺口語法的教學,期許未來再也沒有不會說話的聽損兒童。

在這裡,每位個案都有自己的識別證,只要在櫃台讓機器掃描過後,所有個案的資料及教學時間就能一目瞭然,節省許多繁雜的行政工作。基金會也將教學中心的氣氛營造得非常溫馨,準備各式各樣的玩具讓孩子在等待時可以遊玩,此外,有鑑於有許多孩子都不是本地人,長時間的通勤對大人跟小孩而言,都十分累人,所以基金會設置一個區域讓家長和孩子們能在此休息、用餐。

教學上,由於聽覺口語法強調的是生活化的情境,所以在這裡有三間情境教室,分別是臥室、客廳、廚房,這些情境都是孩子每天都會接觸的場所,因此聽語教師就會在這些房間裡進行情境化教學,將學習內容類化至情境中。另外,在各個教室之間有個用特殊玻璃隔出的觀察室,教學時也會進行錄影,讓家長、社工、聽力師……等相關專業人員,在教學時針對個案的行為、聽力狀況等進行觀察,藉此給予兒童更適合他的服務。

上課前,教師都會先進行例行性的檢查,如:助聽器是否有問題,而後才會開始教學。每次上課約有4~5個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現況制定教學目標,這與維果斯基所提出的近側發展區相呼應,以學生的現況能力,訂定出較高一層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進行學習。

最特別的是,教學時主要照顧者會在教室內陪同,並學習回家後如何進行教學。聽覺口語法強調的是主要照顧者的深度介入,因為每次上課都只有一個小時,所以在上課時,聽語教師會教導主要照顧者回家後如何練習。教學流程如下:告知→示範→參與→回饋,過程中除教師對學生的直接教導外,教師也會向家長說明怎麼教、為何教。下次教學時,教師也能在過程中了解學生在家裡的學習狀況,是否有練習等等。

個案有些是經由社工轉介或家長自行前來求助,但不論經由什麼方式,首先都要經過醫師診斷,確認為聽損兒童後,才能接受基金會的教學。除確診外,基金會還會針對個案是否能穩定的配戴助聽輔具、有無固定的主要輸入者、是否具備聽潛能……等,以上都是在進入基金會前必須做的評估。

雅文基金會為台灣的聽損兒童提供了全面性的服務,但站在不同的觀點思考,既然聽損兒聽不清楚,相對就會影響到口齒清晰的程度,為何不讓他們運用其他的能力來替代障礙呢?例如:適時提供視覺訊息。此外,為什麼還要要求他們一定要說的和一搬人一樣清楚呢?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學會使用口語溝通確實能幫助聽損兒融入社會,但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族群認同感呢?沒辦法講的跟一般人一樣清晰,又不像聾人一樣熟練手語。因此,對於使用口語是否會影響聽損兒對於組群認同有影響,是值得加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