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芊嘉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
在實習的最初階段,我們便遇到了些挫折,沒有選到想要的實習單位,但在與老師聊天開導過後,我們便決定前往關懷生命協會,一個經常與公部門交會的非政府組織,也是一個替不會說話的動物發聲的組織。期望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公部門的生態,也希望自己能夠在這裡學習到在學校中從未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
剛到關懷生命協會時我們就出了小狀況,因為沒有溝通清楚實習的日期,我們比實習單位預定的還要早一星期開始實習。雖然當下有些混亂,甚至開始害怕之後的實習生活是否會依然的不順遂,但在督導的帶領之下,我漸漸開始喜歡這個地方,不僅這裡的人事物,甚至期待明天會出現什麼新的課題。也感謝這一切的因緣際會,不僅沒有浪費我們這兩百個小時,還讓我們真的學到很多課堂以外的知識。當初認為的阻礙,其實最後看來都只是小石子,只是在初次接觸時會習慣將恐懼及不順利的地方放大,但若我們將其吸收並轉化為養分、跨過了這些小石子,我們得到的是更為甜美的果實。
在關懷生命協會實習,我們接觸到了各個不同的動保議題,像是獸鋏、魚翅、展演動物、野生動物走私等等,每個議題或大或小,但都對我們的生活中無形產生了影響。像是在實習之前我從未想過獸鋏這個殘忍的物品竟還存在在臺灣的各個角落,甚至在市區也偶傳有獸鋏出現;也未曾注意過那些在動物園裡的展演動物們是否有得到完善的照護或是能夠擁有適合自己生活的環境,這些我們人類認為理所當然、屬於自身權利的要求,動物們可能連邊邊都搆不著,如動物園很多的場地設計是為了方便人類整理或者參觀,但卻不是為動物的本性著想。魚翅更是一個大問題,在高級餐廳或婚宴上的魚翅羹,竟有可能是某種瀕臨絕種鯊魚,而人類卻對此一無所知,嘴裡邊喊著保護地球,同時卻吞下了傷害地球的最後防線。這些議題在我過去的二十年生活中,偶爾會有聽到相關訊息,然而未曾放在心上,也並不知道其實有這麼大一群人正在努力保護跟我們同樣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們,而要怎麼讓大眾開始關心這些議題我認為是動保圈人士必修的學分,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議題需要被關注,如何讓有限的關注資源分配在動物上,實需大家共同的努力。
除了接觸各個不同面向的議題,我們也參與了許多不同型態的會議,有小型的各個討論會,像是討論獸鋏回報計畫的粉絲專頁製作;也有稍正式的座談會,如降低使用魚翅策略座談會;其他動保團體所發表的新書座談會,還有立法委員主辦的公聽會等等。每一場會議都能學習到東西,無論是會議內容、會議流程設置、主持人是否專業、主辦會議方是否清楚會議目的等等,都可以討論。在每場會議之後,我們常會與先前參加過的會議做比較,像開放境外賽馬的座談會在兩對立方的協調便做的不夠,反方的發表時間被壓縮,主持人也不夠中立;其餘還有降低使用魚翅策略座談會的會議主題不夠明確,讓人整場會議是較無效率的。
另外我們也協助舉辦了幾場活動,包括寫手營、教師研習還有幼兒園的宣導,每個活動的對象都不相同。在我的觀察下,寫手營的參加者來源十分廣泛,有高中生也有退休者,但大家同樣對於動物保護有一定的認識,所以講師在講解上時不需有特別的方式;教師研習時講師則會分享與學童相處的經驗,好讓老師們能夠在將動保議題融入課堂上時有個概念;而在幼兒園對小孩子宣導概念時,則須注意非常多細節,像我們所認知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對於小朋友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當老師在前頭介紹以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時,所運用的詞彙及概念皆非幼兒園孩童所能輕易接受,所以在面對孩子時更需要特別用心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這段實習過程,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參訪動物園。從小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去過動物園的經驗,但我們都只會注意到這種動物可愛、那種動物不討喜,以及動物園都好臭的印象,其餘的認識動物概念是一概未提。而這就要回歸到動物園的設置理由了,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設置緣由中有提到是為了教育社會大眾有關動物的知識。我認為這對於動物是非常不公平的,僅僅為了讓民眾可以親眼觀賞到動物,就將自己世世代代圈養在這見底的柵欄中,這完全違反了比例原則。若僅要親眼看見動物,實可透過現代科技的進步讓每個人都能親身蒞臨情境,不只看到動物本身,連動物的居住環境都能夠一併了解,而非現在的一知半解。在教育社會大眾的意義上,園方雖有提供學習單供大眾利用,但這些學習單多半只有讓小朋友找出有幾隻動物,叫什麼名字,但這些動物為什麼出現在這、他們的習性又是如何等卻隻字未提,僅列出了誰都不會注意去看的學名、別名或者棲息位置等較不重要的次要訊息。
在我們粗淺的觀察下,多數小孩到了動物園全變成了一種闖關任務,主要任務是找到動物,次要任務則是引起動物或陪同者的注意所產生的尖叫行為,教育的意義蕩然無存。本應肩負著教導孩童正確知識的父母,不僅不會阻止孩童的尖叫嘈雜,更甚者還加深孩童的錯誤概念,如在小孩說出動物園好臭時,家長也是附和著喊臭而並未解釋為什麼會有這麼重的味道。
在參訪動物園前,我對於去動物園其實是感到興奮的,因為我十分喜愛動物,在初次瞭解到展演動物的概念時,也只認為不要訓練動物做表演就是可以的,但在實際參訪後我才感受到原來問題並不是我所想像的單純,即使不訓練動物表演,這些經年累月的嘈雜,對動物無論心理或生理應都是種慢性折磨,人類都不一定能夠忍受,怎能要這些神經比我們更為纖細發達的動物們忍耐。即使我再喜歡這些動物,再怎麼喜歡看見他們,我還是覺得應該放這些動物一馬,人類不能再為了一己私慾而這樣侵犯動物基本的安全需求。我覺得真正喜歡動物的人,與其看見實體但悲傷的他們,倒不如看見他們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的影片呢。
在決定專題題目時,我們有想了非常多種可能性,因為我們在關懷生命協會學到的東西非常多,覺得各個題目都能夠發揮很多,但最後還是決定在接觸最多的魚翅及獸鋏兩議題中做抉擇。一開始我們希望能夠做有關魚翅的議題,因為已經有相關友團做了魚翅消費使用習慣的問卷調查,若能朝這方面做我們的專題報告會具體許多,但後來因為仍有版權問題才放棄。所以我們決定做獸鋏的議題探討,因為獸鋏我們不僅參與歷程最久,也做了許多計畫書,雖然礙於實習結束而未能親眼見證這些企劃實行,但我還是為能夠催生出這些計畫而感到開心。
最一開始我們接觸到各議題時,因為對這些議題都只有最初步的認識,有許多內容是無法從督導單向解說所能吸收,所以我們決定先從畫心智圖開始,將所有能夠想到的問題通通都寫出來,再由督導一一做解說。於此同時,我們發現自身特有的優勢,因為我們是首次接觸這些議題,也就代表著想法與社會大眾近似,可能會有許多問題其實存在,但參與動保議題許久的同伴卻因為身處同溫層所以未曾感受到。另一個優勢是我們尚未離開學校,有許多新穎的相關技能我們也會比出社會已久的前輩還要熟悉,像是臉書粉絲專頁的運用或者是心智圖的歸納,這樣的知識交流讓我們能夠更快融入這個動保圈之中。
在經過幾星期的認識各項關懷生命協會所接觸的動保議題,我們首次協助舉辦了寫手營的活動,從事前的兩次會議我便能感受到與往日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不同之處,像是面對與學員的溝通便會十分謹慎,任何溝通場合都會先確認再講解;突發事情有逐級上報的標準流程;面對責任歸屬時也分工明確,在寫手營第一天結束後的檢討會,大家都將自己注意到的問題提出,可以立即改進的就馬上改進。在這兩天的活動中我明顯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像是處理危機能力弱、表達能力也不夠好、有許多事情其實可以做得更好,卻因為畏懼而卻步。雖然現在還有著學生的身分讓大家都很包容友善,有問題也會耐心教導,但若不開始進步,等到脫離學生的光環,也很難有人願意手把手教了。
在關懷生命協會的日子,我們吃的都是素食,雖然一開始有些不習慣,但適應後倒也覺得健康。在讀書會的時候,一個讓我想了許久的問題終於獲得了解答,那就是關心動物議題、愛護動物與吃素或吃葷的關聯性,我認為這是一個會讓大眾不想踏入動保議題的一個高高的門檻,大家都覺得關心動保議題的人就應該要吃素,甚至許多動保人士還會高呼吃肉是多麼罪孽深重的事情,但自己無法也不想放棄吃肉的慾望,更不願認為自己吃肉有任何不對,所以只要別參與這個議題就不會有這個困擾,於是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關心動保。但龔老師提出其實不需勉強自己不吃肉,只要三餐有減肉其實對於這些被拿來食用的經濟動物就有很大的幫助,對我來說也是種體悟。在協會的這些時間,只要提到食物就常會講到葷素的議題,常常也會覺得自己好像罪孽深重,在這些活菩薩們面前殺生,但又會覺得從小的概念即是如此,吃肉就是我們飲食的一部分,很難也無法割捨掉。於是便產生了矛盾的心態,直到聽到龔老師的說法才終於想通,其實無論怎麼做都會有人有意見,只要我們做到自己所能接受的範圍就好,他人的意見不一定要遵循。
我認為在關懷生命協會實習真的學到很多東西,在動保方面,我知道了許多不同的議題,而當有人問起時我也可以粗淺的與人解釋並做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議題分享給身邊的人,期望大家能夠在潛移默化間對動物好一些;在工作上我得到了許多可以參考借鏡的知識及待人處事的道理,十分感謝在這段期間認識的夥伴們,不吝嗇的將許多觀念或者做事時容易忽略的部分都教給我,讓我能夠少跌一點路。也非常謝謝均翰主任帶著我們討論了各個面向的議題及問題,不僅讓我們思考許多,令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還有非常多的知識是我所不知道的,也讓我知道自己還是有價值的,任何人都不該畫地自限更不該自視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