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劇場實作心得

發佈日期:2018-12-26

王昭涵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本學期參與「應用劇場實作」課程,分配到T.I.E(教習劇場)的組別。此課程雖在大二下學期有上過,但這個學期一就是收穫滿滿。

大下上學期的課程主要在初步認識T.I.E(教習劇場)的內容及操作技巧,例如:靜像劇面(image theatre)、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坐針氈(hot-seating)、面臨抉擇的角色(character with a dilemma)……,從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開始練習,了解T.I.E的雛型及由來,而上學期的課程中,也多是翻演目前既有的劇本,練習如何操作技巧,及如何和觀眾互動。

本學期的課程,主要是進行T.I.E劇本的編創。前段是與社區組的同學一起進行水交社居民相關的演講,雖貌似關聯性不大,但也給予在後期創作劇本時很多的靈感。在找尋創作主題時,瑞芳老師透過「每人寫出自己最關心的三個眷村議題」方式,再進行分類和分組,同學們都很有默契地寫下了近乎相同的議題:眷改問題、認同問題、藝術以助代護。接著就進行小組討論,從RESEARCH、靜像、小短劇、分組編劇、建立大綱、建立劇本(對話)、套入T.I.E的技巧,最後完成了一個劇本。在創作的過程中,與一般劇本的編創過程就不盡相同,除了要思考戲劇的頓點外,同時也要思考要套入何種技巧,並且其中的衝突要較一般劇作再更為明顯,方能讓觀眾有參與感及認同感。

這次創作的劇本和前期演講中聽到侯淑姿老師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感謝這次有這麼多水交社及眷村相關人士分享,讓我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過去即目前的眷村遭遇到什麼狀況,同時也能讓我們練習T.I.E具本的編創,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