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憶萱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這學期的教習劇場課程跟上學期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真正的深入一個社區,跟居民一起做戲,而不是以往拿舊有的劇本作練習的形式,這次的主題是針對眷村討論,瞄準的對象是台南水交社的眷村居民,之所以會選擇他們作為對象,從歷史的痕跡來看,他們在國民黨來台時唯一有空軍的眷村,而且還有美軍俱樂部,於是我們針對空軍跟美軍俱樂部做細部的深入調查。
首先我們邀請水交社居民來系上演講,講解水交社地理、歷史、人文跟現今的發展,水交社跟臺灣其他眷村一樣也面臨拆遷的問題,居民仔細講解有關水交社拆遷的前後因果,還聊到水交社內不同年紀的人對於眷村拆遷看法,老一輩因為對這塊舊土有著深厚的情感,所以大多捨不得眷村就這樣被拆掉,而反觀年輕一輩的居民,因為大多到其他縣市去上課或者上班,看見其他地方的方便,覺得水交社有其改建的需要,這時候就容易出現衝突,這是居民對水交社不同的情感表現,但演講者也沒有說他覺得誰對誰錯,這本來就是價值觀的不同,兩方其實都是對的,後來我們發展的劇本也針對這部分多做著墨。
再來,班上以分組的方式,邀請水交社居民來做工作坊,以訪談跟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居民們的故事,作為以後劇本發展的素材,工作坊結束後,我們各組也以居民的故事做一個小戲送給他們,每個人對於自己人生的故事一定是很重視的,所以我們在做戲時秉持著尊重並且嚴肅的心情面對,而這樣的心情也反映在我們後來做的劇本上。
接下來的課程皆以議題發展為最主要,因為教習劇場是要找出議題,提出議題讓大家討論,我們把聽到的故事可以做的議題都提出來,並且做靜象跟策略練習,然後分組選出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發展劇本,最後透過票選的方式,選出一組的劇本大鋼,以此為基礎架構,產出完整劇本。
這學期的課程很扎實,每一堂課都是為了最後的劇本發展而做,在課程開始前我對於眷村完全沒有概念,連他們是怎麼來臺灣的歷史都不知道,透過這次的課程我慢慢了解眷村,也能同理他們從大陸遠到臺灣的心情,就像我離家讀書一樣,那種鄉愁他們一定感受很深,未來如果有這類議題我也會非常感興趣,會特別注意這些議題的發展。這學期的演出讓我學到的是TIE在日光燈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可以曝光,演員要很專注在戲劇演出,不要出戲或尷尬笑場,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很難融入自己的角色,但是經過不斷的練習發現唯一的技巧沒有別的,專注在自己的工作跟角色對於入戲很有幫助,每次的練習都在進步,這是讓我開心的地方,雖然劇本在演出前都不斷在修改,但這都沒有影響我們演出的表現,我想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透過這次課程對水交社居民都能換位思考,所以在入戲之後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很開心這次能參與這麼有意義的演出,也希望能夠讓居民有滿滿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