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資媛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開檢討會的時候,老師問我們教習劇場最重要的目的是教育還是劇場,老師先問認為是劇場的,而我也直覺地舉起了手,其實在當下我並沒有很認真地思考,所以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個人觀點。在兩方發表完意見後,我反而認同起教育的那一派,其實在聽的過程中我沒有辦法去否定任何一派。而事後我仍然在思考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想法,倘若是在修習TIE(二)之前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認為兩者同等重要,但為何經過這次親身編創及演出後我會覺得劇場性相對更重要呢?
回想本學期的課程,從認識眷村開始,而後為期兩個月的演講、訪談到自行閱讀蒐集資料,我們花了非常多時間在田野調查的部分,雖然老師時時提醒我們要對於居民的態度觀點有所意識,去發現兩難困境,或朝向一些可討論的議題去思考,但在進行劇本編創的作業時,我們還是很需要先思考時代背景事件的舖排以求合理性。像是一開始我們主要是將演講及訪談的內容套用在我們讀過的劇本架構中,在議題討論的部分反而沒有被突顯出來。去年的TIE應該是先決定了校園霸凌的議題才去設計情境背景,但今年我們是從水交社這個對象去尋找議題,就像老師所說的,我們這一次像是服務水交社而進行戲劇編創,另一個則是對象太近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原本就已先被限定了情境,再搜索議題的過程我們又必須避免太直接觸碰敏感問題。我們的探討主題教育目標依然模糊,但是對象以及故事卻是現有豐富可用的。
在我扮演桂雲先後產生的討論效果我已在全班分享時就提出疑問,也獲得了解答。後來帶問卷去給居民時聽到居民表示他們想看的是戲劇,覺得TIE前半部可以在精省,我只能回應說明了本劇設計的觀眾對象為國中學生,目的有所不同。我覺得若是進入校園中扮演桂雲應該適度收斂情緒,不過呈現給水交社時,這樣的情緒潰堤反而能帶給他們滿足吧。或許要居民從其中抽離去理解教習劇場的教育思辨功能不是可以透過簡單說明的吧。
由於排戲的過程中感到老師對道具服裝的注重,以及演員表演寫實的要求,我唯一負責議題性的就是做針氈,在這部分我想我所下的功夫可能不夠充足,特別是沒有記下排練的內容進行討論修正是我覺得很可惜的,比起劇場性的東西在教育性的部分至少在我個人感受不是那麼大,直到老師特別提到觀看非戲劇專業的學生做出的戲劇呈現精緻度毫不遜色,我才感到這些劇場性的要求是很基本的應該做到的事情,也許就能有更多時間可以花在教育議題性的討論。
最後我要很肯定的是蒐集資料進行個人研究再和小組討論做出報告呈現,以及TIE劇本編寫是非常好的鍛鍊,相比聽演講和訪談時,那種不知從何下手,陷入怎麼做才能幫助戲劇編創的困擾,直接地討論和起筆真的有較高的學習成效。還是要經過編寫及討論才能激發出想像。
這一次課程其實是很豐富的,在初期的工作雖然對於劇本編創助益有限(仍然有其必要性),但和居民相處以及認識眷村還是非常有意義,而我也很喜歡眷村這個主題。演出桂雲這個角色也讓我很難忘,我嘗試了一個從未想過的超高齡角色,也用這個角色感動了觀眾,對我來說是很珍貴的經驗,也帶給我不少的鼓勵。在教習劇場(二)我在報告時嘗試了演教員的角色彌補上學期沒有擔任過這個位置的缺憾,在劇本編寫時也投入了很多心思,整體而言我對課程的安排還是相當肯定的,因為過程中我不斷地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到在一堂課中完成討論和呈現,還有寫出一個七成完整的TIE劇本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