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不散的眷念 製作心得

106(1)「教習劇場TIE(二)」心得分享>風吹不散的眷念 製作心得
發佈日期:2018-01-04

林欣諭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課程名稱

課程電腦代號

172029

授課教師

許瑞芳

系所

班級別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實習學生姓名

林欣諭

連絡電話

0910380563

E-mail

bluewing2244@yahoo.com.tw

校外實習期間

 自 106 年 9 月 11 日至  107 年 1 月 13 日止

實習機構名稱

臺南市水交社文化學會

◎這次校外實習對我的學習  (至少500字)

今年很特別的社區與TIE結合為水交社創作兩齣屬於他們的讀劇,為此我們從頭去了解這個社區組織,先是四位非常了解水交社的老師們講解他們心中的水交社,透過已經整理好的資料我們從字面上穿越水交社到他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有了對水交社最初的認識後走到現在的模樣,初視非常不能與所吸收的知識連結,因為說老實話現在園區的樣子很像是一般沒被妥善規劃有點規模的公園,植物不自然的樣子,建築、地標也半上不下尷尬的樣子,當時我才驚覺,這是一個已經沒有人住的水交社了,原來我們要認識的地方是幫他們收集這裡曾經的模樣。

找到從前住在水交社的住戶來到學校對他們進行訪談,這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學習如何在訪問者的角度,引導被訪問者談到我們想知道的事件,我們有透過人數上的優勢,收集到非常巨量不同又相同的水交社故事,雖然過程中逐字稿的製作費力費心,但在建立文本提供許多大家共享的故事,訪談時也真的很能感受到這群水交社的人的溫度,臉上每一條紋路都是每段年齡層留下的故事,在那個我還沒出生無法想像的年代,很喜歡這段過程。

在與同學和老師的討論中我們尋找製作的片段,從合是「眷村」開始,才發現我們每個仁與這些水交社的人之間的距離差一各有不同,所以最後大家分享想法時許多人最後悔的都是一開始對這項主題有成見而沒有早點專注參與這項工作,讓我學到的地方是每個地方都有故事,所有討厭的、排斥的、不願碰觸地都可能不是你心中的那樣,也許不能改變心中的立場,但可以讓人更有同理心的為彼此著想,從前的我只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看著眷村的故事,這次好近好近的看著這些人們的笑顏與淚水,讓我們不知不覺的很想寫下他們口中的故事,不只是為了他們,也為了我們能一同創作一個好製作。

再訪談階段結束後,老師花了幾節課每次與不同人組合構思或即興出以水交社為議題的TIE片段,這段期間我們開始與社區分離製作,發現了與上學期TIE中很不一樣的模樣,我們自己選擇主題,創造自己想要的故事,討論彼此所看到的面向,讓我們更深入水交社的各種困難,也了解到TIE最好是有一個大議題,議題放太多會無法聚焦每個主題也處理不夠清楚。

演出前一個月左右才開始分組製作讀劇劇本,大家都覺得有些倉卒還未能進入狀況,像是大家配合著導演指示完成動作,扮演舞監的角色時常很崩潰,對外聯繫需要跟社區舞監和行政,一同在短時間內把需要的東西生出來,找漏洞補漏洞,不斷反覆檢驗外再回到劇組與不斷變化的劇本奮鬥,一一想出能夠克服的方式,很多很多的突發狀況都又當下臨機應變,與許多人工作常處於負面情緒上或是身兼多職,所幸所有的事件都能讓讀劇完整呈現,這些經歷都成為我的一部份,再回頭看情緒也都不是那麼重了,覺得自己又更堅強成長了許多。

也許我心中也有一個理想的TIE,這次演出有許多不在我的期望中,像是目標觀眾有些模糊,我的所鎖定的觀眾不是真正在場的觀眾,無法將反應熱絡起來,怎樣的TIE是可以讓水交社居民可以一同參與的呢?或是怎樣的TIE會讓年齡稍長的人會想參與呢?如何從他們已經非常熟悉的題材去找到更多新的想法,我想到當初為何會選擇TIE,因為我很喜歡TIE的地方是他是很能夠思辨的地方,不管是演員或是觀眾都能透過互相交流找到新的多元的思維,那是一個我很喜歡不知不覺能成長很多的方式。我不喜歡我們用教育來說TIE,因為我們沒有再教育觀眾,我們提出問題,與觀眾討論,找出更多能夠相信世界的方法,我們很觀眾是平等的,我們可能被教育更多。

我也在思考TIE與一般工作坊的不同、與戲劇教育製作教案的不同,工作坊是真的以教育參與者為目標的給予,在每段課程中有各自的目標想讓參與者學習;戲劇教育除了有固定年齡的參與者,包裝教案為一個有戲劇性的故事,有一個共同的教育目標,TIE是參與、是互動、是一個戲劇演出、是平等的、是在這個故事中建立議題來一同探討,運用戲劇策略,那對觀眾是一個完整的參與戲劇的體驗,讓所有人都帶走彼此提出的思想。

3.對提昇我自己哪部分的能力有助益(可複選):

   □ 道德力  ■自學力  ■創造力  ■溝通力  □就業力  □其他           

4.對校外實習的建議:

     ■沒意見 

     □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