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霓
藝術學院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經過這次的tie演出從當中學到了許多不同的文化,並且最感同身受的應該是眷村人的心情,一個關於自己家被拆遷、最後做成文化園區最為觀光的故事。
而這次在演出的過程中有一次是跟社區劇場的同學一起總彩排、一次彩排是有學長姊來當觀眾,最後就是正式演出,這三次的演出都讓我有不一樣的感受,第一次和自己班上的同學做彩排時,因為tie是在日光燈下進行演出,所以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台下的觀眾,尤其班上的同學又互相熟悉對方,難免在服裝、化妝上以及戲中演出的角色裡多一些嬉笑揶揄聲,我也非常能理解,這個時候真的需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忍住不能笑場,非常的困難,通常我只要演戲的時候看到別人在看我笑我就會忍不住也跟著笑,越熟的人越容易發生這種情形,但這次在彩排的時候我覺得我進步很多也成熟許多,即使台下的觀眾因為我這次服裝非這個年代而稍微的笑,但是我還是忍住繼續好好的把戲演玩,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關於這點我自己覺得很開心。第二次彩排是學長姊來看,雖然只有幾個人,但是就算是一個觀眾來看也夠緊張了,但是後來發現上台之後就不太緊張了。最後在正式演出場的時候也不怎麼害怕了,用一個非常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並且好好地把眷村們的故事好好的演出。
但是演出完我唯一感到最可惜的就是在每次演的時候演員永遠只能待在後台用聽的去聽每次來的觀眾的反應,不能實際參與或是一邊看一邊聽,有時候在後台其實聽不太到觀眾說話,有些觀眾比較害羞講話比較小聲,完全聽不到,這是讓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場地是在D203的關係所以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去年的tie學長姊是在學校的忠孝堂做演出,做一個開放式的空間,所以演員也沒有什麼後台可以待,可以看到整個演出進行的情況,也可以得到觀眾第一手的回饋以及他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當初選擇tie就是希望可以看到這些,但是這次演出就比較沒有這種感覺,但是沒有後悔選擇,我還是比較喜歡tie的演出模式,有教育也有劇場,上次課堂討論也有提出tie算是教育還是劇場?有些人覺得是教育有些人覺得是劇場,但是我覺得兩者都是,無法區分,如果沒有劇場教育會是死沉沉的,但是如果沒有教育那麼劇場的內容會是什麼呢?感覺每個人做戲應該都有想說或是想傳遞什麼資訊給觀眾,我覺得這也算是教育的一部份,所以我覺得兩個密不可分,分不出來。
而這次演出結束後,也有些爭議,一開始說是要做給國中小朋友看的定幕劇,但是我們這次演出的觀眾又是眷村的阿姨叔叔伯伯伯母類的觀眾站大部分,很多互動有些人身體不方便參與,或是根本懶的下觀眾席去參與,讓我聽到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畢竟是他們自己的故事,可是他們卻不想跟其他觀眾一起討論,或是坐在觀眾席打擾活動的進行,讓演教員比較困擾,或許是我們針對的客群不一樣才會造成這種誤會,畢竟小朋友的活力本來就比這些叔叔阿姨輩分的高,我們的方向也是設定在此,導致這次正式演出演教員提出他困惑且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理會在觀眾席的觀眾的疑問,我覺得觀眾選擇的部分可能是我們可以再多深思熟慮的部分。